“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句詩勾起了無數(shù)人對《三國演義》這部經(jīng)典之作的深沉回憶。1990年開拍的84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不僅成為了央視歷史上最長的電視劇,更以其財力投入之大、編導演攝制隊伍水平之高、場面之宏偉、景物之精致、拍攝技巧之完善,在當時堪稱最,就算放在十幾年后的今天來看,很多方面仍舊難以超越。重拍《三國》的呼聲,往往因難以超越原版而備受置疑。
該劇高度尊重原著,再現(xiàn)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將近一個世紀的多個政治集團間錯綜復雜緊張尖銳的斗爭,還原了一個個老少皆知的三國人物,講述了一串串耳熟能詳?shù)膭尤斯适?。伴隨著無數(shù)次重播,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現(xiàn)在一提到“曹操”“諸葛亮”,很多人心中首先浮現(xiàn)的就是鮑國安、唐國強塑造的熒屏形象。劇中臺詞文白結合,既展現(xiàn)了原著之韻味又通俗易懂,得到了各個收視階層的認可。
與電視劇《西游記》、《紅樓夢》一樣,《三國演義》中的插曲,風格各異,神氣完備。詞作者文學功力深厚,雅致的風格和豐富的內容使我們感受到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比起現(xiàn)在許多電視劇插曲的故作深沉、不知所云,真可謂高下立判。
盡管該劇在武打特效等方面差強人意,然而,瑕不掩玉,《三國演義》——這部氣勢空前的大制作還是將大陸歷史劇制作水準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該劇不僅在中國,而且在購買了此劇播映權的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qū)也激起了“三國文化熱”,豐厚的經(jīng)濟回報再次印證了“名著+大制作”模式的商業(yè)價值。
《三國演義》故事梗概:東漢末年,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fā)動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投身國事。他們一敗黃巾于琢郡,二敗黃巾于青州,并救出被張角打敗的董卓。然而,董卓見劉備是白身,并不答謝。張飛大怒,要斬董卓,被劉備勸住。
之后,劉關張與朱俊、孫堅進攻黃巾,大勝。朱俊、孫堅皆受封賞,只有劉備被冷落。過了很久,劉備才被封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督郵來縣巡視,劉備出城迎接,極為謙恭。而督郵卻非常傲慢,痛斥劉備詐稱皇親,虛報功績,見劉備無禮物奉送,就捏造“縣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張飛知道實情后,怒馬來到館驛,掙督郵頭發(fā)揪住,扯出館驛,一直扯到縣衙門前馬樁上拴住,當著眾多百姓,扯下柳條,往督郵兩腿上狠力鞭打,一連打斷了十幾根柳條。督郵疼痛難忍,大叫:“玄德公救我性命!”劉備趕來,急喝張飛住手,督郵方得逃命而去。
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們,如曹操、劉備、孫權等,都以其獨特的智慧和勇氣,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們的智謀、勇氣、忠誠和背叛,都成為了后世傳頌的佳話。通過《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巨著,我們得以一窺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